美联储“鹰”声渐强 韩国打响发达经济体加息第一枪
美联储“鹰”声渐强 韩国打响发达经济体加息第一枪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项梦曦 发布日期:2021-09-03 08:17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各地央行大多将利率调降至创纪录的低点,以支撑受到冲击的经济。从美国、欧洲到亚洲,各国政府都在持续推动刺激措施。眼下,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迈入新阶段,美联储态度开始由“鸽”转“鹰”,而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拧紧货币阀门。早在3月份,巴西和俄罗斯就相继采取了行动。上周,韩国央行也宣布加息,打响了发达经济体加息第一枪。以出口立国的韩国一向有着“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此次货币政策转向也被视为全球央行缩减量化宽松的风向标。
韩国首先加息
上月末,韩国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0.5%上调0.25个百分点至0.75%,成为在疫情发生后首个进行加息的发达经济体。这是韩国央行自2018年11月份之后的首次加息,历时两年9个月。去年,受疫情影响,韩国央行在3月份和5月份曾两次降息,两个月内累计降息幅度达到0.75个百分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韩国央行果断加息,是出于内外两方面考虑。
从外部环境看,近期,美联储不断释放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意向,立场逐步由“鸽”转“鹰”。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为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奠定基础,然后在2022年初推进该计划。而韩国央行对美联储启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预期更早,认为很可能会在今年11月份,于是提早出手调整本国货币政策。花旗集团预计,韩国央行将在10月12日召开的会议上发出强硬转向信号,然后在11月25日召开的会议上再次上调利率,在明年之前使利率达到1%的水平,在2022年将利率上调至1.50%。
从内部环境看,加息也是韩国央行为国内家庭负债激增和通胀过热开出的“药方”。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韩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已经从支持经济转向抑制债务驱动的资产泡沫。韩国金融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韩国家庭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19年底约上升了7个百分点,达到90.3%。与此同时,韩国的通胀压力也在上升。韩国统计厅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连续4个月高于目标值2%,其中,农副产品价格纷纷上扬,使得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忧虑进一步增加。韩国央行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上调2021年预期通胀率至2.1%,高于此前的1.8%;2022年通胀率为1.5%,而此前的预期为1.4%。韩国央行称,金融风险对韩国经济已构成威胁,这也使得其不得不寻求退出疫情期间刺激措施的路径。
除了韩国,包括新西兰和欧洲央行在内的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也在为缩减量化宽松做准备。新西兰央行行长阿德里安·奥尔表示,该行决策者极有可能在10月份议息会议上提高官方现金利率,并表示疫情不会阻止新西兰央行收紧政策。欧洲央行将于下周四讨论今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本周多位票委暗示,欧洲版缩减购债即将到来。
新兴经济体“加息潮”持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最早可能在今年开始缩减购债计划。但早在美联储开始制定缩减购债计划的时间表之前,紧缩货币政策的周期就已在新兴市场全面展开。自二季度以来,不少新兴经济体就已经开启了加息进程,以应对通胀、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等压力。事实上,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从本质看,美联储通过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市,其实也是把本国调整的成本转移给其他国家。在经历了短期资本流入、本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与杠杆率攀升后,随着美联储逐步重返货币政策正常化轨道,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强势美元带来的新挑战。
为防范风险,2021年以来,俄罗斯、巴西、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墨西哥、土耳其、智利等国央行陆续加息。眼下,新兴经济体“加息潮”仍在持续。上月,巴西央行再次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关键利率将从4.25%上调至5.25%。这是巴西央行今年以来第4次加息,此前3次加息幅度分别为75个基点,最新的这次加息更是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巴西央行表示,当前,加快货币政策调整是稳定通胀预期的最合适策略,后续货币政策旨在确保实现通胀目标,具体措施取决于经济活动表现、通胀预期等。巴西央行预计,在9月21日至2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再次加息100个基点。与此同时,俄罗斯央行也完成了4次加息。7月23日,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提升100个基点至6.5%,这次加息幅度是2014年卢布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目前,俄罗斯央行年内已累计加息225个基点。
除了“抢跑”加息外,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强劲的经常账户余额以及外汇储备增长,也有利于其抵御可能发生的国际市场外部冲击。国际金融协会(IIF)以外债、经常账户赤字和国际直接投资相对外汇储备的比例,来衡量新兴市场的经济脆弱性时发现,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比2013年更加健康。